新华社南京11月12日电(记者陈席元)记者11月12日从南京工业大学得悉,该校柔性电子全国重点试验室主任、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与王建浦、王娜娜教授团队立异提出“层间光子循环”,将叠层钙钛矿发光二极管(LED)的外量子功率提高至45.5%。世界学术期刊《天然》12日在线宣布相关论文。
王娜娜介绍,钙钛矿光伏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,钙钛矿LED则相反,将电能转化为光能。相较老练的有机LED,钙钛矿LED在发光亮度和色纯度方面更有优势,也是近年来全球新式发光与显现技能的研讨热门。
现在,老练的有机LED遍及选用叠层器材结构,经过串联多个发光单元,在进步亮度的一起延伸器材寿数。而叠层钙钛矿LED的外量子功率长时间未打破10%,成为钙钛矿LED产业化进程中的一处瓶颈。
“叠层不是简略的‘1+1=2’,其中心难点在于衔接层要一起完成高效的载流子注入与光子透射,并在溶液逐层旋涂的过程中,确保每一层钙钛矿薄膜的质量。”王建浦介绍,十余年来,团队一直在优化衔接层和钙钛矿发光层的微纳结构,立异提出“层间光子循环”,让一层钙钛矿层发生的光子,能够被另一个钙钛矿层从头吸收并再次发射,然后打破传统光提取功率的约束。
试验效果为,团队制备的叠层钙钛矿LED器材外量子功率达45.5%。《天然》审稿人点评,此次提出的“层间光子循环”,为往后提高钙钛矿LED功率拓荒了一个重要方向。
黄维表明,虽然团队制备的叠层钙钛矿LED尚处于试验室阶段,但器材功率已达商业化水平。团队将测验扩大试验室效果,稳步推动钙钛矿LED产业化。
下一篇:LED发光二极管